学术性写作在留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4年前 437次浏览 0条评论

现在中国学生出国留学最大的障碍之一是学术写作?!没错,无论是入学考试、语言考试(比如托福)还是英美澳新等国家KS3阶段学科作业、课堂检测等等都会要求学生进行学术性写作

在国内,我们的孩子也是从初中开始接触议论文的,要求就某个问题或事件表明自己的观点(论点),并通过真实可靠、充分典型的论据证明论证,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这些种种其实都是为之后写大学论文、进行学术性研究做铺垫,打基础。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建立强有力的逻辑思维,树立批判性和追求真相的意识和态度,不仅具有大学预备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也影响着他们未来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不像小说、散文或者随笔这些类型的文章,无论什么人好像都可以写上两笔,可以用任何你想要的结构和语言风格。辞藻越华美、结构越新颖越能博人眼球,获得赞赏。但是学术类文章不可。

学术性文章有严格的规矩和边界,也正因为此造就了其以往不变的冷静文风和极强的功能性,即使文字驾驭能力薄弱、艺术敏感度不高的孩子经过后天的大量练习和长期积累也可以写出优秀严谨的学术论文,这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支撑。

学术写作的强套路性

这个套路不是说给你一个模板或者万能句式,换汤不换药地轻松搞定一篇essay。而是说学术性写作都有约定俗称的文章结构、行文方法、逻辑脉络和整体框架,简而言之是一种规矩。

这些规矩体现在哪里呢?

比如实证论文,这种文体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很常见。无论什么标题的文章,每一部分的论点是什么,文章的整体思路都是:提出问题—拿出理论—提出假设—摆出数据—说明方法—验证假设。这实际上也是当今主流的以理论为引导、以数据为依托的实证文章特点。

其次在文章的结构、假设、语言、理论依据、格式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一般的学术论文都会有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且顺序不可随便颠倒;使用的语言和证据必须规范准确、客观真实;研究的假设必须依托文献和理论得出;结论也都是依托数据和科学方法得出;有些国际期刊或大学毕业论文,对文章的格式也会有特别的要求,比如字号、标题缩进、行间距等等。需要新西兰代写吗?

学术写作的冷静文风

学术写作的整体文风可以用客观来形容,以事实、数据为依托,意味着论据真实可靠,绝不参杂个人观点和情绪。

优秀的学术写作应该是找到文章中受到作者个人思路和背景局限的地方,哪些地方的论据还不够充足,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证明,以追求客观真相作为态度和目标。

其次不能以第一人称(比如我认为、根据我的经验、我相信等等)为主体进行描述性文字,也不可出现表达强烈观点的论述,仿佛从写作中跳脱出来,不带任何感情,冷静客观依据翔实地叙述,同时又向不同的结论和更多的研究敞开大门,表现出追求真理真相的姿态。

学术写作的强功能性

学术写作其实就是功能性写作,它的出现就是为了说明某个观点或者解决某个问题,一旦完成就是干净利落的离场。

犀利的语言、严密的语法或者结构或许可以为文章增彩,但是最重要的是完成写作的目的,也就是说是否把最想阐述的观点说明白、解释清楚?是否有准确清晰地阐明研究这个题目的重要性和背景理论?是否为读者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来以理解验证的过程?等等,学术性写作的功能性其实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第一步。

一篇脱颖而出的学术论文每一句话都有它的作用,都指向最终的主题,少一句话也不行,多一句话也显得多余,环环相扣,需要强大的逻辑性和理论背景知识。因此想写出这样的文章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明晰:我们大多数人都能正确传达信息或者说明白一个事实,但是不经过训练很少有人能准确地表达观点。这就需要用词精准而又不造成误解,用最简洁的句子表达最想表达的意思;哪些信息是必要不可或缺的?不要说废话,真正做到少一句话也不行,多一句话也显得多余。

强逻辑性:文章的结构和脉络体现作者的逻辑。学生在证明自己的论点时一定要先列出大致框架,有一个通顺的整体脉络,然后再想着如何有条理地连接段与段、句与句?怎样把复杂的问题从基础一点点论证说明,展示给读者?怎样引导读者一步一步走向最终的结论?

整体合一:每一句、每一段循序渐进,步步指向结论,前后照应,数据和理论的统一,结论呼应开头,结果对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答案;

严谨性:对于那些作用巨大,地位重要的研究来说,不严谨可能误导整个人类,耽误后续研究的进程,严谨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这也是我们初中生为之努力的方向,严谨准确的观点表述展示的是个人的逻辑思维和学习成果。

这种严谨性主要表现在逻辑缜密、用词谨慎和专业,需要孩子们在不断表达自己、锻炼思维的同时,掌握每个词汇的精准含义,不断积累专业词汇,让后续的学术性写作更加专业严谨。

发布评论

这些您可能会感兴趣

筛选出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些文章,让您更加的了解我们。